治療方法:
中藥保留灌腸方:丹參30g,赤芍20g,桃仁15g,延胡索15g,三棱15g,金錢草15g,莪術15g,敗醬草30g,紅花12g,薏苡仁20g,蒲公英20g,木香12g,地丁20g,黃柏12g,丹皮12g。
用法:用冷水浸泡2小時,反復煎煮2次,共取汁100~150ml備用。將藥液冷卻至37~39℃之間,用一次性導尿管插入肛門18~20cm,以80~90g/分鐘的速度滴入藥液。
囑患者臥床休息半小時,之后保留體內藥液10~18小時(月經期停用,有肛周疾病慎用)每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
慢性盆腔炎多發于經期、產后、人工流產后、上取環術后,或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療不當遷延所導致。
西醫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能令人滿意。而祖國醫學認為,經期、產后、人工流產后、上取環術后,胞脈空虛,濕熱、濕毒之邪乘虛而入,與氣血互結,蘊積胞脈、胞絡,傷及沖、任、帶脈,使氣血運行不暢,以致氣滯血瘀。
慢性盆腔炎濕熱蘊結之勢已減,而氣滯血瘀之象明顯。治療上以理氣化瘀為主,輔以利濕祛兼夾之邪。本病發生在盆腔,婦女陰道及子宮后方緊鄰直腸,腸黏膜血運豐富,保留灌腸之藥物通過直腸黏膜靜脈叢的吸收,借藥物的走竄及穿透力,直達病所。
方芍丹參、赤芍、桃仁、延胡索活血化瘀,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諸藥合用,通過理氣、化痰、利濕,使病變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增加病變組織的供血供氧,抑制厭氧菌的生長,消除局部充血水腫,有較好的消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