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中藥制備:取當歸、大黃、桐皮、細辛、川烏、草烏、小茴香、地龍、羌活、獨活、蒼術、防己、防風各10g,樟腦10g,粉細末過200目篩。
用時取適量以75%酒精和濕用小塊紗布包裹敷于患處。每日用酒精加濕1次,3日取下。
注意有過敏者,停用即可自愈。撳針選用蘇州針灸用品廠產環球牌撳針,規格:0.32mm。常規高壓滅菌后備用。
取局部阿是穴碘酊消毒局部,并用75%酒精脫碘,用鑷子取高壓滅菌后的撳針準確垂直刺入穴內,不影響關節活動為宜,外以橡皮膏固定,每日用手輕壓3次以加強刺激,并囑患者不要沾水。
夏季3日后取下,其他季節5日后取下,取下針后休息1天再依上法埋針。
去針之后休息1天加中藥外敷,3天換藥1次,換藥2次為1個療程。
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腱 鞘炎是由于腱鞘發生纖維病變,使腱鞘內腔變窄,肌腱在腱鞘內活動受阻礙引起活動困難,橈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是拇長展肌與拇短伸肌的總肌腱上的病變。
由于經常過度使用腕部及拇指,引起不斷的摩擦,因而在腱鞘內發生水腫,日久終于在該處呈纖維性變,形成腱鞘狹窄。
其主要臨床表現:病程初起緩慢,逐漸加重,疼痛局限于橈骨莖突部,或可放射至前臂。拇指運動無力,尤以握拳時更明顯。有的局部可觸及豆大的結節,質硬。
祖國醫學則將之列為痹癥范疇,以為是由于勞損過度,致使經絡阻滯。
根據中醫中藥理論,在多年的臨床經驗基礎上采用內病外治的方法自行組方,其中桐皮、川烏、草烏、羌活、獨活、蒼術、防己、防風,以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為主要功效,另取大黃、當歸、地龍、小茴香共同作用以發揮活血祛瘀,通絡溫經之效。
另加樟腦加強散瘀止痛之效 。針灸具有通經絡止痹痛調陰陽的作用,取“通則不痛”之義。
其中撳針由于它埋于穴位內部作用時間長,所以其作用明顯。
其操作簡單,值得注意的是要遵循無菌操作預防感染,尤其夏季不能埋針時間過長,不能弄濕治療部位。中藥外敷有皮膚過敏者停藥即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