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補益溫通方組成:桂枝5g,白芍9g,紅花5g,生地9g,砂仁2g,熟地9g,鹿筋5g(先下),當歸9g,川芎9g,蓯蓉9g,杞子9g,川斷9g,黨參9g,雞血藤9g,三七粉4g,陳皮5g。
用法:上藥水煎之前,先將桂枝與白芍互炒,紅花與生地互炒,砂仁與熟地相拌,然后取水500ml煎煮。每日1劑,每劑2煎,煎后總量約300ml,分早晚兩次口服,連續用藥8周。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為嚴重的一個類型,臨床上以頸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為主,中晚期大部分患者都會影響下肢運動功能,甚至引起癱瘓。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該病系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的退行性改變,機械動力因素,脊髓的血供障礙和交感神經作用。好發于四、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
以癱瘓為主的脊髓型頸椎病中醫應屬“痿證”范疇,由于督脈循行于脊里,與脊髓相合,同時督脈又屬腦絡腎,為陽脈之海,故督脈空虛,則脊髓失養,從而導致下肢痿軟無力,甚至癱瘓。故本病病機當為肝腎不足,督脈空虛,病本屬虛或虛而偏寒。治療上以補益肝腎,溫通督脈為主,兼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方中鹿筋配以肉蓯蓉可共奏益腎壯陽,溫通督脈之功,為本方要藥;川斷、杞子溫養肝腎,強壯筋骨;桂枝溫通疏風,白芍養肝血,兩藥相炒可使疏風直接作用于肝經;紅花活血,生地養血補肝,兩藥相炒后可去生地之滋膩;砂仁理氣和胃,熟地補血益肝腎,相拌則使熟地補肝腎而不呆胃;黨參補氣扶正;當歸、川芎活血消腫;雞血藤補血行血,疏筋活絡;參三七活血化瘀止痛;陳皮理氣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