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針刺治療:
取穴:主穴取頸椎夾脊穴;配穴取患側肩髃、曲池、外關、合谷。
操作:以毫針,于酒精燈上燒紅針尖部約0.5寸,迅速刺入穴位。進針深度控制在1~1.5寸,不做提插捻轉。留針3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觀察療效。
正骨療法:
采用新醫正骨療法。患者坐于靠背椅上,醫者站于患者身后,以右側為例,術者用左手拇指置于偏歪棘突的右側,起支點固定作用,右手置于患者腦后,右前臂夾持患者下額,囑患者低頭,右前臂向上牽引,然后向右后旋轉,聽到彈響后停止,之后反方向平衡,手法結束。
甘露醇靜點:
用甘露醇250ml靜脈點滴,每日1次,連用3次。
祖國醫學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痹證”范疇,《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 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以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癥狀為上肢放射痛,故神經根型頸椎病應多屬行痹、痛痹范疇,所以應本著祛風寒、通經絡、止痹痛為治療原則。
火針療法具有針刺和熱灸的雙重作用,治病機理在于在針刺的基礎上再加上強熱刺激相應穴位,增加人體陽氣,激發經氣,調節臟腑機能,使經絡通,氣血行。人身氣血喜溫而惡寒,寒則凝聚不通,溫則流而通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火針療法借火力,祛除風寒,使經絡得通,痹痛得除。
現代醫學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主因頸椎損傷、退變,造成神經根出口狹窄,從而壓迫頸脊神經根,引起頸、肩、臂一側或雙側酸、麻、痛、脹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疾病。頸脊神經受壓迫后,輕度可出現短暫的神經功能喪失,重度則出現神經根充血、水腫和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滲出等變化,甚則出現髓纖維增厚以及髓鞘脫落和變形。
故此在用火針治療的同時采用新醫正骨療法快速準確的恢復錯位的關節,從而擴大脊神經出口,消除或減輕神經壓迫,恢復頸椎局部組織的解剖結構,使得局部血液循環暢通,為消除神經根充血水腫提供條件;再以靜點甘露醇快速消除神經根的充血、水腫,減輕神經根的損傷程度;如此中西結合,內外并施使得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緩解了疼痛,恢復了健康。
而且在治療過程中,本療法充分體現了簡便易行,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易于推廣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