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采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黃芪30~150 g,防風10 g,羌活10 g,獨活20~60 g,桂枝10 g,秦艽10 g,熟地10~30 g,川芎10 g,當歸10 g,白芍10~30 g,桑寄生30 g,牛膝20 g,杜仲20 g,桃仁10 g,紅花10 g,雞血藤15~60 g,細辛5~30 g,苡仁15~100 g,茯苓20 g,甘草6 g。
風甚加蜂房、海風藤,寒甚加制二烏、烏附片,濕甚加蒼術、白術,瘀血明顯者加乳香、沒藥,腎虛明顯者加狗脊、續斷、補骨脂,病程長、疼痛重者加全蝎、蜈蚣、土鱉蟲。水煎服,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2個療程。
獨活寄生湯出自于《備急千金要方》,組成: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具有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的功效。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關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現代實驗研究發現其有抗炎、鎮痛作用。鎮痛作用:優于哌替啶;抗炎作用也極其顯著,強度優于阿司匹林組。并有對微循環的影響,增加毛細血管管徑,增加毛細血管開放數,延長腎上腺素引起血管的潛伏期,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毛細血管閉合。
中醫學認為肝腎氣血虛弱是導致痹證的主要原因,也是內因,常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濟生方》云:“皆因體虛,腠理空虛,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故方中用黃芪、四物湯(熟地、川芎、當歸、白芍)、桑寄生、杜仲、牛膝,以扶其正,方中重用黃芪,因《日華子本草》謂其“助氣壯筋肌”,《醫學衷中參西錄》曰:“愚臨床體驗以來,知元氣素盛之人,得此病者極少,故凡遇腿疼、臂疼,歷久調治不愈者,補其元氣以流通之,數載沉疴,亦可隨手奏效也。”
四物湯為補血代表方劑,與黃芪同用,氣血雙補,可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桑寄生、杜仲、牛膝補養肝腎。肝主筋,藏血,腎主骨,藏精,肝腎精血得補,筋脈得以濡養,關節屈伸靈活。氣血足風濕除,肝腎強而痹痛愈矣。風寒濕邪是導致痹證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外因。
首先提出這個致病因素的是《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故方中用獨活、苡仁、細辛等藥以驅其邪。行痹重用獨活,《本草正義》稱:“獨活為祛風通絡之主藥,……能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故風痹痿軟諸大證必不可少之藥。”
濕痹重用苡仁,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腎、肺三經,祛濕除痹又健脾,與茯苓為伍,利水滲濕,驅除留注關節肌肉之痰濕。痛痹者用細辛,古人有細辛不過錢之說,那是指散劑,只取其氣,經多年臨床實踐,重用細辛入湯劑,取其味,其溫經散寒止痛之功甚強,具體運用時由于體質差異等因素,應從小劑量開始,隨劑量增大,適當延長煎煮時間。
經絡氣血痹阻是本病的基本病機,故方中用桃仁、紅花、雞血藤等活血化瘀通絡之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桃仁、紅花有明顯抗炎、抗黏連、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阻斷炎癥介質對組織損害的惡性循環,且與補腎藥合用,能促進成骨細胞成熟,軟骨細胞及骨質生長,軟骨破壞的修復。
用于本病最為合適。活血化瘀類藥物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狀態,通過改善血循環而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作用。本方由獨活寄生湯加減而成,具有標本兼顧、扶正祛邪、通絡止痛的作用,恰中本病病機。
具體運用時,應根據臨床癥狀酌情調整各組藥物的劑量。本方確為一首治痹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