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采取非手術綜合療法:包括局部藥物注射,手法捏拿,家庭輔助治療。
局部藥物注射:用2%利多卡因2ml,醋酸強的松龍2ml,兩者按1:1比例配制成混合藥液備用。患兒斜仰,患側注射部位顯露,消毒,捏起胸鎖乳突肌硬結,垂直進針,回抽無血,視硬結大小推注混合液1.0~2.0ml,推注時感覺阻力很大,也可沿肌索引起方向改變進針角度,每7天注射一次,四次為一療程,間隔2周可重復第二療程,注意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手法捏拿:患兒取仰臥位,用拇指、食指的指腹捏拿、彈撥患側胸鎖乳突肌硬結處5分鐘,然后再沿肌索上、下反復搓揉10分鐘;最后雙手抱患兒頭部,扳正頭頸,并稍作牽引旋轉活動,以改善恢復頸部活動功能,療程間隙不中斷。
家庭輔助治療:有效的治療不光在醫院進行,要教會家長作日常的輔助治療。如家長扳正旋轉患兒頭頸每日10次以上,哺乳時位于患側授乳,母親睡于小兒健側,在治療期間用小米做一薄枕,患兒仰臥時,枕墊于小兒患側頸部,以保持頭部的正確睡姿,側身睡覺時,讓患側頸部向下,將枕頭墊在患兒頭部的耳朵處,以拉長頸部,總之使患兒經常處于糾正姿勢。
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病理研究表明,胸鎖乳突肌間質纖維細胞增生、纖維化、胸鎖乳突肌攣縮是基本病理特點,其間質纖維細胞包含成纖維細胞、成肌細胞、肌成纖維細胞,其中成纖維細胞大量增殖并轉變纖維細胞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膠原纖維,使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攣縮,因此,早期通過臨床干預,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和纖維化,就可以減輕或阻止先天性斜頸的發生和發展。
局部藥物注射的作用機制:應用醋酸強的松龍混懸液作為局部注射,其屬糖皮質類激素,糖皮質激素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在抑制皮膚疤痕纖維組織增生應用較多,但對成纖維細胞的增殖亦具有抑制作用。
應用醋酸強的松龍與利多卡因混合液作胸鎖乳突肌硬塊局部注射,可使硬塊范圍內持續保持一定的高濃度,從而達到抑制胸鎖乳突肌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而阻止病情的發展,利多卡因是輔助藥物,可減輕因注射藥物刺激引起的疼痛不適,并可使肌肉松弛,利于藥物滲透及肌肉的修復。
使用時應嚴密觀察,視情況減量或延長注射間隔。手法捏拿和家庭輔助治療,貫穿于整個治療全過程(包括療程間隙和治愈后一段時間),起到舒筋活血,散瘀消腫,松解粘連和防止肌肉攣縮以及改善恢復頸部活動的功能,最終達到縮短療程,加快治愈。
該病發現越早,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出生后3個月內得到有效治療,只需一個療程治愈,發現晚,治療越難效果也差;另外還發現,非手術治療的顯效時間與胸鎖乳突肌的硬結腫塊大小無關,但與腫塊的堅韌度有關,而堅韌程度則與發病時限的長短相關。
總之,1歲以內的肌性斜頸患兒采取以上非手術療法綜合治療,其方法簡單、效果確切安全,操作得當不會引致任何副作用。希望從事產科、兒科醫務工作者以及家長,在給小兒檢查時不要忽略小兒頸部肌肉的情況,尤其對產時有胎位不正、難產、產傷病史者要重視,以便及時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日后因此而手術帶來的風險及外形缺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