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自擬利咽逐痹方:桃仁12g,紅花9g,丹參15g,赤芍10g,香附子12g,浙貝母12g,枳殼6g,連翹10g,生地15g,玄參10g,沙參15g,麥冬10g,木蝴蝶10g,桔梗12g,甘草6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早晚各服6g。2個月為1個療程以觀察療效。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多見于成年人。屬中醫“慢咽痹”的范疇。本病多以肺腎陰虛為主,因勞心、憂慮過度,或久病不愈,臟腑虛弱,咽部失養所致,該病常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日久耗傷氣血陰津而形成痰瘀,痰瘀交結于咽部而致為難治之疾。治宜行氣化瘀,清熱養陰,化痰利咽。
方用自擬利咽逐痹方,方中桃仁、紅花、丹參、赤芍活血化瘀;香附子、枳殼、浙貝母行氣理氣,化痰散結;沙參、麥冬、玄參、生地、連翹清熱養陰;木蝴蝶、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清利咽喉。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氣化痰,養陰利咽之效。“散者散也”,以本方制成散劑,使痰瘀之邪漸消緩散,故獲滿意療效。
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利咽逐痹方中的活血化瘀藥,桃仁、紅花、丹參、赤芍,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以及調節、提高機體的機能,尚有抗炎、鎮痛、鎮靜、解熱等作用;麥冬、浙貝母、玄參、沙參具抗炎、解熱、鎮靜之效,并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木蝴蝶、枳殼、香附子有抗炎、抗過敏作用;
生地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連翹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對無菌性炎癥有明顯的抗滲出、降低病灶部位毛細血管脆性的作用;桔梗含有大量皂甙,有明顯的鎮咳祛痰的作用,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抗炎、解熱、提高中性粒細胞的噬菌能力;
甘草所含的甘草素在體內水解為甘草次酸,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的抑制炎癥、抗過敏反應、排鉀保鈉保水的作用,對支氣管粘膜有保護作用,并促進其分泌。
諸藥合用,達到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及抗炎、解熱、鎮痛、抗過敏等功效。本觀察表明,慢性咽炎患者使用自擬利咽逐痹方療效肯定,在治療中未見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價格低廉,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