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西醫治療方法:
(1)持續顱腦降溫儀降溫,半導體降溫毯降溫,酒精擦?。i、腋、胸、腹股溝、窩)。
(2)大劑量激素:地塞米松10mg靜推及地塞米松20~40mg加液靜滴。
(3)應用鎮靜藥物:如冬眠1號。
在此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中藥:
①安宮牛黃丸1丸,用溫開水50ml左右研細后灌服或自胃管注入,每日1~2次,連用2~3天至熱退神清后停用;
②冷中藥制劑灌腸:(灌腸1號):大黃30g,黃連10g,黃柏20g,梔子30g,金銀花40g,石膏30g,知母20g,粳米30g,麥冬30g,甘草10g。
用法:水煎至800ml左右,放入冰箱制冷,使溫度降至12~15℃,500ml一次性灌腸,300ml保留灌腸30分鐘。3小時重復1次。
中樞性高熱是丘腦下部的前部及后外側部損傷,散熱、產熱、保溫中樞功能障礙所致,體溫可隨環境溫度而易變。臨床上患者體溫可高達41~42℃,持續高熱、超高熱會快速增加腦耗氧量,加重腦缺氧、腦水腫及腦病理損害,嚴重影響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增加致殘率、死亡率及并發癥的發生。
近年研究顯示:降低腦溫2℃就能明顯地減少腦部神經易損區的腦缺血后神經損傷。所以快速降溫是臨床治療的關鍵措施之一。西醫常用物理降溫加激素治療,收到一定療效。
中醫認為:中樞性發熱除高熱外,大都還具有神昏譫語、躁動不安、顏面潮紅、呼吸氣粗、失語、肢體活動不靈、大便秘結、小便失禁、 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癥。
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是由于丘腦、橋腦、腦室等部位出血導致體溫調節中樞損傷所致,臨床檢查無明顯感染部位,血象中白細胞總數及分類計數正常。臨床治療以應用激素、顱腦降溫、物理降溫為主,但大都退熱時間長,病人恢復慢。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療效較好。
本病雖以高熱為主,但實屬中醫“中風、中臟腑”范疇;病機為肝陽化風,氣血上逆,痰火阻竅;治則為清肝息風,化痰清熱,醒腦開竅。安宮牛黃丸中含有牛黃、犀角、麝香、郁金、黃芩、黃連、珍珠、雄黃等藥,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之功,甚合本病病機及治則。
“灌腸1號”方中金銀花、黃柏、黃芩、梔子、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效,藥理研究證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細菌均有較強抑制作用。
其中大黃還具有攻積導滯,活血化瘀的作用,瀉,能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清除內毒素及致熱源,減少致熱因子的產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即中藥白虎湯,能清熱生津,退熱效果顯著;熱盛容易傷陰,故加麥冬養陰生津。12~15℃的冷中藥制劑灌腸,還能直接帶走豐富的直、結腸血管內的熱量。
所以,本療法能有效降低重殘率、死亡率,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退熱時間短、患者恢復快、無毒副作用及簡便易行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