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自擬活血利咽湯,組成為:桃仁10 g,紅花10 g,甘草10 g,桔梗10 g,生地20 g,當歸10 g,玄參20 g,柴胡10 g,赤芍10 g,枳殼15 g,藏青果15 g,木蝴蝶10 g,蔓荊子15 g,刺蒺藜15 g,板藍根20 g。
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1小時后,煎沸30分鐘,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服用,5劑為1個療程,一般需治2~3個療程。
喉病之病因主要為邪毒侵襲、火熱上蒸、氣血痰濁瘀阻3個方面,而氣血痰濁瘀阻即可為咽喉諸證之因,又可為咽喉諸證病理變化之果,痰濁內生,阻遏氣機,使肺之升降清肅失權,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痰濁壅滯,瘀阻氣道,日久不化,氣血郁結,郁而化熱,而成慢性喉痹等。
喉痹一名最早見于《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胃之喉痹”。痹者,閉塞不通也。《雜病源流犀濁》卷二十四說:“喉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經脈瘀阻的病理變化,又多出現咽喉紅腫疼痛、阻塞現象,故古人將咽喉疾病稱為喉痹,慢性咽炎亦屬此范圍。
因此,氣滯血瘀是慢性咽炎的最后病理結果。故治療在既往滋陰清熱的基礎上,理氣活血也極為重要。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慢性咽炎其病因病位在咽喉方寸之地,病變涉及黏膜、淋巴、血管及神經,病理機制較為復雜,西醫治療見效極慢,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慢性咽炎為不治之癥。筆者用中藥以理氣活血為主治療慢性咽炎,可改善病變部位的微循環,恢復咽喉黏膜柱狀纖毛的運動功能,使停滯于咽喉黏膜下的分泌物得以正常地運行流通。
再者,咽喉黏膜及其下層組織的纖維性病變后,導致血液循環障礙,黏膜柱狀纖毛上皮變為復層鱗狀型,各腺體萎縮,分泌物減少。而黏膜血液循環改善后,腺體功能恢復,分泌物增加,咽干不適及異物感等癥狀亦因之改善,而咽炎有望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