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藥物組成和配制:花鹿膠囊由17味藥物組成,制作時首先把黃芪1000g,桂枝750g,炒白芍700g,木瓜500g,白術300g,甘草300g,黨參500g,麻黃300g,雞血藤500g,熟地400g,川芎400g,當歸400g,紅花300g,白芥子400g,放入水中浸泡2小時,水量以沒過藥材為準,文火三煎。
頭煎1小時,二煎40分鐘,三煎40分鐘,三液混合,減壓濃縮成膏,再將鹿角膠500g,乳香500g,沒藥500g,研末加入膏中,混合烘干,粉碎,裝入0號膠囊,每粒膠囊重0.3g,分裝備用。
治療方法:花鹿膠囊5粒,1日3次,飯前白開水送服,4個月為1個療程。
股骨頭缺血壞死,中醫稱為骨蝕,屬痹證的范疇,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和減退時,均可出現“血不濡內,氣不衛外”。特別是體質虛弱,氣血不充,肝腎不足的病人,往往出現骨質疏松。成為股骨頭無菌壞死的潛在病因。
病變發生后,骨與軟骨挫裂傷,氣血不能貫通,經脈失去周流,《正體類要》說:“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有所不和”。氣血阻滯,脈絡不通,血循環嚴重障礙,肢體失去營養,再生和修復能力減退,因而產生局部無菌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病變涉及肝、脾、腎。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生,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有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兩者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血液營運不周,營養難濟,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
脾主運血,脾失健運、無化氣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病變發生后,骨與軟骨挫裂傷,氣血不通暢,經脈瘀阻,血不潤骨,因而產生本病。再之,股骨頭壞死主要以疼痛為主,痛有定處,遇寒加重,傷寒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濁痹。”指明了痹證的病因。
股骨頭壞死為風寒濕邪所傷。主要是感受寒邪,陽氣受傷,氣血失去鼓動而氣滯血瘀,筋脈失于溫煦,或邪毒所侵,紅腫熱痛,破潰不愈,疼痛攣縮,屈伸不利,久之則發生股骨頭壞死。總之,祖國醫學認為,本病有多種病因,包括意外的創傷、慢性勞損、六淫之邪侵襲、七情內郁、飲食不節所致內損或用伐損之藥所致。
這些原因都損傷氣血,造成氣血運行紊亂而出現瘀。瘀形成,正氣衰弱導致肌肉筋骨失榮而發生痹痛。目前臨床多采用活血祛瘀、疏經通絡、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等中藥進行治療,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我們在長期臨床研究中發現,仍有部分患者療效欠佳,其主要原因是我們對于“血虛”認識不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六淫之邪致病者不多,而用伐損之藥所致者眾,伐損之藥多致人體氣血不足,氣虛則陰血不生,血行無力、血虛則骨失所養,骨質不堅。
我們常可看到使用糖皮質激素,人體虛胖出汗、面色白、抵抗力減弱,此皆氣虛之癥,股骨頭壞死多為使用激素所致,這與中醫認識是一致的。因此,我們采用自擬花鹿膠囊,以補氣養血,活血散寒之法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方中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補氣升陽、托毒升肌;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調經,活血止痛;兩者合一為傳統名方當歸補血湯。具有補氣生血之功。古代醫家吳鶴皋說;‘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也’中醫認為,氣能生血,氣能行血,二者合一,氣旺血升,氣行血行。可改善股骨頭缺血是為主藥。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二者均有補脾益氣之功,實驗研究表明,都能通過脾臟的作用增加紅細胞和血色素,擴張周圍血管,抑制腎上腺素。雞血藤,辛、甘、溫,歸肝經,補血行血,舒筋活絡,為補血藥中治療四肢疾病之要藥。
熟地,甘、微溫,歸心、肝、腎經。白芍,苦酸微寒,歸肝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川芎,辛溫,歸肝、腎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兩者均有活血、養血止痛之效。對股骨頭壞死疼痛治療尤為適宜。與熟地、當歸四藥合用為著名經方“四物湯”,具有較強的養血、活血之效。
鹿角膠味咸,性微溫,補腎陽,益精血,為血肉有情之品,用于方中,以陽中求陰,桂枝,辛,溫之品歸肺、膀胱經,發汗解表,溫經通陽,佐以主藥,驅散侵入經絡之風寒濕邪,鼓舞陽氣,木瓜酸溫,舒筋活血,和胃化濕,白芥子辛溫,歸肺經,溫肺祛痰,利氣散結,二者皆為治療痰濕阻絡所致肢體關節疼痛之常用藥。
配合全方對股骨頭壞死所致關節疼痛,活動不利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