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主穴(體針):百會,神庭,本神,四神聰,神門,安眠。針用平補平瀉法。
配穴:心脾兩虛型: 足三里,內關,陰陵泉,針用補法;陰虛火旺型:太溪,三陰交,針用補法;肝郁化火型:合谷,太沖,針用瀉法。
方法:主穴及配穴均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隔日針刺1次,10次為1個療程。
耳針:神門、交感、皮質下,神經衰弱點,
配穴:心脾兩虛型:心、脾、胃、腎;陰虛火旺型:肝陽一、肝陽二,內分泌;三焦,肝郁化火型:肝陽一、肝陽二,膽、耳背心,耳尖;
操作:將事先用酒精消毒好的王不留行粘在0.5 cm×0.5 cm的醫用膠布上,消毒耳廓,隨證選穴位,并在穴區內最敏感處壓上王不留行,每穴按揉1分鐘,按壓3~5次/天,力度以患者整個耳朵發紅并發熱,感到脹痛但能忍受為度,重按為瀉,輕按為補,中等力度為平補平瀉。2 天更換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中醫認為,失眠的病機較為復雜,但其總的病理變化為陽勝陰衰,陰陽失交。正如《靈樞》所言:“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暝矣”。因此調和陰陽,鎮靜安神應為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針灸加耳穴治療失眠癥,著重辨證施治。百會、神庭、本神、四神聰、神門重在養心安神,安眠穴為經外奇穴,具有鎮靜安神之功效;三陰交為足三陰經脈之交會穴,有健脾養肝強腎、清心醒腦、養血安神之效;心、脾、肝、腎經通過經絡與耳廓相連,故耳穴取心、肝、脾、腎點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疏肝補腎作用;神門、皮質下、交感、神經衰弱點可調節大腦皮質功能。
耳穴治失眠,是通過耳穴的刺激,引起大腦網狀系統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從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狀態向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轉化。人的正常睡眠系心神所主,陽氣由動入靜時,即為入睡狀態,陽氣由靜轉動時,即為清醒狀態,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轉化的結果。
以上諸穴配合,相輔相成,以安神定志,交通心腎,調整陰陽之平衡,引陰入陽,達治療失眠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