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以自擬五臟養(yǎng)陰湯為基本方加減治療,方藥組成:黃精30g,麥冬20g,白芍15g,生地15g,玉竹15g,五味子10g,花粉20g,丹皮20g,梔子10g,合歡皮15g,夜交藤20g,陳皮15g,肉桂5g,生甘草5g。
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腎陰虛者,用前方,腎陽虛或陰陽兩虛型者,加肉蓯蓉、菟絲子、鹿角霜,并去花粉、梔子過于寒涼之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個月為一療程。
祖國醫(yī)學認為:婦女在絕經(jīng)前后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衰,天癸漸竭,月經(jīng)將斷而至絕經(jīng),生殖能力降低并消失。根據(jù)“激素元精論”觀點,絕經(jīng)前后,腎之元精虧虛,沖任失調,五臟失于濡養(yǎng),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臨床癥狀。
元精為陰精,故五臟陰精虧虛,出現(xiàn)以陰虛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證候。陰虛日久即可陰損及陽,正如張景岳所說:“有氣因精而虛者,自當補精以化氣”,即精不化氣,而出現(xiàn)陽氣虧虛之證。治療上以自擬五臟養(yǎng)陰湯加減,以補益腎精為主,兼養(yǎng)五臟之陰精,使五臟轉相滋養(yǎng),精充氣旺,諸癥可卻。
方中重用黃精填補腎中元精,《本草綱目》述黃精具有“補腎虛,填精髓”功效,《別錄》又云其具有“補中益氣,安五臟”之功,故可補精以化氣;麥冬、生地、白芍、玉竹補肺心肝脾之陰精,使五臟生生不息,轉相滋養(yǎng),恢復其正常的生克制化關系;以五味子之五味入五臟,是為引藥,并增加其滋陰之力;
花粉、丹皮、梔子清熱除煩以養(yǎng)陰;以陳皮理氣調中,使全方補而不膩;合歡皮、夜交藤寧心神、安五臟;少用肉桂,取其“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之意,并制約全方一派陰藥之寒涼之性;甘草和諸藥。若出現(xiàn)陽虛或陰陽兩虛之證,可加肉蓯蓉、菟絲子、鹿角霜以陰陽雙補,并去花粉、梔子過于寒涼之品。全方共奏補腎精、養(yǎng)五臟、除煩熱之功。
同時宜加強營養(yǎng),主食應搭配雜糧、豆類,副食應多食高蛋白、蔬菜、水果等,并增加富含維生素和鈣質的食品,以預防高血脂、骨質疏松、便秘。此外常服黑芝麻、胡桃仁、百合、黑木耳、花生等滋補肝腎之品,有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