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將患兒置于治療床上,配合固定頭部和四肢。操作者坐于患兒頭部方向,首先進行加壓淚道沖洗:
①滴表面麻醉藥-蓓諾喜1滴做表面麻醉。
②左手固定淚點外皮膚使下淚點稍外翻,淚點擴張器擴張淚小點。
③用生理鹽水液5 mL沖洗至無分泌物,然后進行淚道探通術。
具體步驟:
①固定患兒;
②選用7號直空心淚道沖洗針,把針頭垂直插入下淚小點1 mm然后拉直下淚小管,轉向水平位,用柔和的力量緩慢向前推動沖洗針頭,直到針頭接觸到淚囊窩骨壁,將針頭前端頂住骨壁,使針頭從水平轉向垂直向下,并稍微傾向后外側,向下推動針頭直插入淚管,感覺有明顯落空感后,推入無菌生理鹽水+妥布霉素,并嚴密觀察患兒有無吞咽動作,以及面部皮膚有無腫脹,如果確認患兒有明顯吞咽動作而且面部皮膚無隆起,則將剩余藥液全部推入鼻腔,表明淚道已探通;
③拔針:邊沖洗邊按解剖軌道退針,拔針后立即側身抱起患兒,以防嗆咳,防止誤吸。術后給以托百士眼液點眼3 天,4次/天。
新生兒淚囊炎是由先天性淚道障礙引起,多因鼻淚管的下端開口被先天性膜組織封閉或上皮碎屑堵塞,形成先天性鼻淚管閉鎖,在自行開通以前被細菌感染所致,臨床上常見,發病一般都為溢淚或分泌物增多,單眼更為常見。95 %以上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可在1歲以前自然穿孔或經淚囊按摩、淚道沖洗治愈,如果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持續存在,則需要進行淚道探通。
淚道探通方法操作簡單易行,不需麻醉,時間短,治愈率高,具有安全、并發癥少和療效好等優點,是目前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的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