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加味四神湯組成:補骨脂20 g,吳茱萸6 g,肉豆蔻20 g,五味子6 g,淡附子6 g,炮姜6 g,訶子15 g,敗醬草15 g。
若腹痛者加元胡10 g;便下粘液者加馬齒莧30 g,白頭翁20 g,黃芩30 g,白術15 g。以益氣健脾。
用法:上述諸藥以冷水浸泡1小時后加水300 ml,煎取100 ml。以紗布過濾,溫度40℃左右,于每晚睡前一次保留灌腸,保留時間1~2小時,
4周為1個療程,治療2療程觀察治療效果。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多因患者素體脾胃虛弱或寒溫不調、飲食失節、或情志不暢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或年老體弱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不能腐熟水谷致完谷不化而致泄瀉,水濕停滯,注入大腸,清濁不分,濕濁蘊結,氣血凝滯,腸絡失和,血敗肉腐而成本病。
由于本病呈慢性過程,反復發作,遷延日久,腎陽受損,命門火衰,脾失溫煦,運化失司,水谷不化而泄瀉,且腎為胃之關主司二便,若腎氣不足,關門不利,則不便泄瀉。《如景岳全書、泄瀉》曰:“腎為胃關,開竅于前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于子四五更之后,當陽氣未復,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故臨床上應注意辨證分型,進行藥物加減治療,使藥物直達病所,故而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