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常規給予患者以進食少渣半流飲食,加強支持療法。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給予患者以奎喏酮類或頭孢三代或聯合用藥治療。
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升降散加減辨證施治,基本組方:僵蠶10g,蟬衣10g,姜黃9g,大黃6g;兼外感癥狀加桑葉10g、菊花6g、連翹20g、蘆根15g、桔梗6g、牛蒡子15g、生地15g、白茅根30g;兼中焦濕阻、氣營兩燔加:厚樸10g、茯苓15g、黃連10g、半夏10g、杏仁10g、薏仁30g、炒梔子10g、蘆根20g、生地10g、丹皮10g。
恢復期癥狀緩解后,可用健脾養陰藥善后治療。
傷寒病是一種急性胃腸道傳染病,病程長,病情復雜,屬于祖國醫學“濕溫”范疇,常因外界濕熱偏盛,加上飲食不節,恣食生冷肥厚之品,損傷脾胃,濕熱之邪乘虛侵入所致。
臨床上以高熱、肢倦、惡心、食欲不振、頭重如裹、腹脹、大便不爽或瀉泄、苔膩、脈濡為主要見證。
本病因濕邪粘滯,不易速去,在氣分、營分階段,采用升降氣機、清熱化濕之法尤為重要。升降散出自清·楊栗山《傷寒溫疫條辨》一書。
該方藥物組成雖僅四味,但用藥精當、結構嚴謹、制方精妙。
方中以僵蠶祛風化痰,蟬衣疏風清熱,二味皆升浮之品,純走氣分,用此旨在升發三焦清陽之氣;姜黃行氣活血,生大黃泄火涼血,逐瘀通便,二味相合苦寒降泄,既走氣分,又行血分,用此旨在降泄亢盛之陽,四味同用,以僵蠶、蟬衣升陽中之清陽,用姜黃、大黃降陰中之濁陰,一升一降,內外通和而雜氣之流毒頓消,再配合一些清熱化濕之品,則濕熱得以清化,氣機得以恢復而病獲痊愈。
傷寒、副傷寒可按溫病衛分營血辨證方法施治,中西醫結合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