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1、針刺治療
取穴:四神聰、神門、三陰交、安眠、百會。配穴:心脾兩虛型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型配心俞、腎俞、太溪;肝郁化火型配太沖;胃氣失和型配足三里。
操作方法:四神聰向后平刺0.5~0.8寸;神門直刺0.3~0.5寸;三陰交直刺1~1.5寸;安眠穴直刺0.8~1.2寸;百會平刺0.5~0.8寸。心俞、脾俞針用補法;心俞、腎俞、太溪用平補平瀉法;太沖、足三里用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
2、按摩治療
基本方法:一指禪推法,抹法(印堂至神庭5次,印堂至太陽5次,眼眶周圍5次,迎香至下關來回5次),掃散頭顳側,按角孫,按拿肩井約10分鐘,順時針摩腹,按揉中脘、關元、氣海約6分鐘。
辨證加減:心脾兩虛型:按揉心俞、脾俞、足三里各5分鐘,橫擦左肩背、直擦背部督脈各10分鐘;心腎不交型:橫擦心俞、腎俞、太溪各5分鐘;肝郁化火型:點按肝俞、膽俞各5分鐘;胃氣失和型:順時針摩腹約5分鐘。
10日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
中醫學認為,失眠的病因較多,各醫家對病因的認識也各不相同,但總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正如《傷寒六書》中說:“陽盛陰虛,則晝夜不得眠,蓋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臥安,若陰為陽所勝,故終夜煩擾而不得眠也。”《素問·逆調論》中云:“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胃不和則臥不安。”總之,中醫學認為不寐是人體陰陽、氣血不調造成心神不安,心失所養,或心血不足等引起的不易入寐的病癥。
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經原穴神門,可養心安神。又失眠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肝主藏血,脾主生血,腎主藏精,精血互生,故取足三陰經之交會穴三陰交,以健脾益氣,柔肝養陰,可使脾氣和,肝氣疏泄,心腎交通,以達心氣安而不寐除。
四神聰、安眠、百會是鎮靜安神的要穴,取之以鎮心之不寧,健腦寧神。心脾兩虛配心俞、脾俞以補益心脾;心腎不交配心俞、腎俞、太溪以交通心腎,益陰寧心;肝郁化火配太沖,以瀉肝火,安神定志;胃氣失和配足三里以消導暢中,理氣安神。而按摩印堂、神庭、太陽、角孫、肩井等可以健脾安神;虛證時輔以按揉心俞、脾俞、足三里以滋陰養血;實證則橫擦心俞、腎俞、太溪和點按肝俞、膽俞以及摩腹等方法,以疏肝清熱化痰。
如此針法,再配合按摩,更能起到異曲同工之效。本法較之于西藥治療失眠,有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等特點,是目前臨床治療失眠的首選療法之一,值得推廣應用。